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打赢脱贫致富“决胜仗”
来源:法治安徽网 阅读量:10000 2020-06-02 09:17:16

初夏的五月,皖南山区显得格外清幽。位于黄山市黄山区太平湖北岸的新华乡始终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通过黄山区财政局的资金支持,多步骤联动推动脱贫事业决战决胜,贫困人口由 2014年的 465人降至2019年底的 2人,实现了两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发生率降至 0.03%。

笋竹产业“拔穷根”

新华乡雷竹面积有13000余亩,年产量500万斤,光是笋子一项,就可以为老百姓增收不少。当地的笋竹企业更是包揽了笋农们竹园中的鲜笋,针对贫困户笋农,7家笋竹企业更是承诺加价0.2元每斤收购鲜笋,笋农们再也不用为卖笋的问题发愁了。同时,2019年区财政局通过项目支持650万元助力笋竹产业发展,笋竹企业吸纳了不少贫困户就业,带动他们脱贫致富。村民陶金发就是其中的一员,他已经连续六七年在附近的瑞华笋业公司上班了,一季忙下来,收入就有10000多元。“我每年笋子加工的时候过来上班,每个月有3500块钱。” 村民陶金发说。新华乡扶贫分管负责人戴旭峰指出:“近年来,我们乡以‘联合体+笋竹企业+贫困户’模式,帮助贫困户发展雷竹林448亩;另一方面通过联合体对7家笋竹企业承诺加价0.2元每斤收购贫困户鲜笋,2020年贫困户雷笋收入户均增收5500元。下一步我们将通过产业强镇建设,继续发展雷竹产业,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增加收入。”

扶贫车间“服务全”

“车间活儿比较轻松,有的时候我还能把货带回家做,能照顾老人,我每月只要好好干,还能挣1000多元钱。” 新华乡曹村扶贫车间的贫困户汪新枝边组装文具边说道。当天,来自曹村的8名村民正在车间扣螺丝、滚动圆盘、为圆规配上配件……管理人员正在指导其他人员。该村扶贫车间于2018年11月试生产,前期投资5万余元,购进工具40余台。目前,车间有28名员工,其中贫困户6名。 截至目前,该生产车间已组装圆规180多万件,村民人均增收8000余元,该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汪剑伟告诉笔者:“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曹村村两委和扶贫工作队一直在为就业扶贫车间的生产搭建平台、做好服务工作,对于每天组装好的圆规有专门人员进行质量把关,经常与宏毅科技进行沟通带来更多组装的货物,真正为他们提供全方位‘保姆式’服务。”

“互联网+”广销路

随着电商产业的兴起,新华乡充分依托当地资源优势,积极探索“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思路,着力打造线上和线下宣传销售并驾齐驱、实体品牌和电商销售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努力促使乡村振兴迈上新台阶。走进新华乡笋竹产业O2O体验中心,工作人员黄丽琴正在分拣、打包、称重,将500多单包装好的雷笋当日发往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大保村民王平安说道:“政府真是好啊,受今年疫情影响,许多鸡都没卖出去,多亏了他们帮忙联系,利用网上平台帮忙推介,给我多卖出4000只的鸡,为我后面销售打开销路。”据了解,该乡依托笋竹优势,运用“互联网+”模式销售农产品,电商中心共发单7万多单,销售额150余万元,带动82户贫困户实施特色产业到户,贫困户户均增收3800元;今年1月份该乡还利用消费扶贫主题采购活动销售农产品10万余元,带动贫困户增收约2万元;受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许多贫困户的鸡鸭通过网络、电商等方式推介,帮助销售鸡鸭8500只,真正利用好“互联网+”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欧阳如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