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让群众放心消费、便利消费。”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让群众放心消费”掷地有声。
法治安徽网讯 如何让放心消费真真切切落到实处,“信用让消费更放心”成为2019年消费维权年主题。
随着近年来我国消费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消费水平日益提升,消费结构日渐改善,消费成为经济发展最强劲的推动力,基础性作用日渐突出。但与此同时,消费领域假冒伪劣、虚假宣传、支付风险、信息泄露、霸王条款等损害消费者权益的情况仍时有发生,经营者信用缺失的现状依然不容乐观,消费者的安全权、知情权、公平交易权、监督权等还得不到充分实现,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消费潜力的进一步扩大。
“信用让消费更放心” 呼吁加快消费领域信用体系建设,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行业自律,尽快形成公正、科学、公开的信用评价体系,发挥信用对经营者的激励约束作用,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倡导经营者依法诚信经营,自觉完善诚信经营行为,用诚实守信打造品牌形象,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和认可。鼓励引导消费者依法主张自身权益,积极行使监督权,主动参与消费后评价,主动投诉、举报失信经营行为,形成重视、鼓励、保护消费者监督权的社会氛围,让消费者敢监督、愿监督、能监督,为实现消费市场良币驱逐劣币尽一份努力;发挥各级消协组织商品和服务监督职责作用,助力建立消费领域信用体系。
长期以来,我国消费市场部分经营者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和扩张速度,诱发了一些信用缺失和信任危机,侵害了消费者权益,打击了消费信心,成为制约消费市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原因。
2018年9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提出“消费生产循环更加顺畅”“消费结构明显优化”“消费环境更加安全放心”的总体目标。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居民消费需求实现由“从无到有”向“从有到好”迈进,对商品及服务的质量、安全、效能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提升。
因此,推动消费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发挥信用评价对经营者的激励约束作用,有利于经营者更加注重产品和服务质量,更加注重保护消费者权益,有利于消费潜力释放,有利于建设强大的国内市场,使消费者愿消费、敢消费,享受消费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成果。
围绕“信用让消费更放心”主题,今年中消协和各级消保委将重点开展5方面工作,一是动员联合重点行业企业,倡导强化企业信用监督,营造诚信经营的消费市场氛围;二是以预付式消费、个人信息保护、惩罚性赔偿公益诉讼为重点,加强消费维权理论研究。加强对住房装修、健康旅游、网络订餐、教育培训等重点行业企业信用缺失情况的监督,呼吁完善强化企业信用监管的制度体系。三是大力开展针对农村消费、老年消费、网络消费等重点领域的多种形式的消费教育系列活动,提高消费者识假辨假等自我保护能力。四是充分发挥全国各级消协组织及消费维权志愿者作用,开展体验式调查和比较试验,为消费者选择信用评价高的产品和服务提供参考,为政府强化信用监管提供意见建议。五是提升投诉便利化程度,加快推广电商消费维权绿色通道和网上直通车平台,更好地化解消费矛盾和纠纷。探索开展投诉公示制度和建立失信企业黄黑榜,加快向政府有关部门推送企业失信信息,为推动信用体系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安徽法制报、法治安徽网记者 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