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找一份兼职既可赚点钱又可增加社会实践经验是不少大学生暑期的选择。然而不少大学生却反映假期被“兼职”中介“坑”了,不仅工作没有找到,还折损了中介费,数额少则几百元多则上千元。暑期兼职如何防止被骗?被中介坑了,该如何维权?本期说法就和您聊聊。
职介假冒用人单位发布“兼职信息”
大二学生小郑放假后来北京,陪伴在北京打工的父母。陪伴父母的同时,小郑也希望能在北京找到一份兼职锻炼下自己。在某招聘网站上,小郑看见一则招聘图书馆协助管理与整理的兼职工作,他觉得这份工作非常适合自己,就根据网上提供的联系方式进行电话咨询。
令小郑没有想到的是,接电话的工作人员直接告知小郑可以在次日下午面试,应聘需要携带什么资料,招聘单位的名称,接电话的工作人员一句都没提。次日,小郑按约前来,接待他的工作人员在向小郑介绍了公司的规模如何大之后,紧接着拿出一份合同告诉小郑,交钱后会给他发布各种兼职信息,供其选择,兼职工资在每天300元到500元不等。小郑还被告知,交过钱后网站上所有发布的信息都可以随便选择,而且可以不用面试。但是当小郑问及图书管理员的兼职时,工作人员却说名额已满,小郑这才知道自己所找的这家公司原来是一家职业中介公司,而非之前看到的招聘单位。
199元中介费打水漂
“我也没细想,觉得在假期可以通过多次兼职的方式把中介费挣回来,于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交了199元/两个月的中介费,随后对方让我签合同,并在所交费用一栏加注‘不退费’。”小郑无奈道。“之前面试的时候说如果找不到工作的话会退费,结果工作人员在合同中填中介费数目时,居然在后面加注了不退费三个字。但当时想交的钱也不多可以试试。”
而接下来一周多的时间里,小郑并没有如愿找到兼职。对方先是让小郑去某某大厦面试服装店的销售员,结果填表后等待两天却一直没有收到所谓的通知。
随后,对方又给小郑提供手机推销员的兼职信息和负责人联系方式,却一直联系不上负责人。眼看假期已经过去很久,还没有从这家职业中介公司找到兼职,小郑这时才意识到自己可能通过这家中介找不到工作了。
小郑兼职的遭遇并非个例,据了解,多个被“坑”的学生都会因为金额不大选择吃“哑巴亏”。想着下次不要再交钱就好了。
信息不用填 交费就上岗
在位于北京西直门附近的一家职介中心,一间不到三十平米的房间里,一张沙发、四张桌子,每张桌上各放有一台笔记本电脑、一部座机电话和4个工作人员。
几名学生模样的人排坐在沙发上,等待着“面试”。该中介公司表示:可以提供图书管理员、导购、礼仪、促销人员等多种兼职,除了礼仪需要面试之外,其他类型的兼职工作交过中介费后不需要任何面试就可上岗。同时表示,所交的费用是根据工作的时间长短不同收取的,服务费用不同,而且不退回,具体为298元半年、368元一年、398元四年。中介只负责和用人单位联系,求职者交钱后,中介会定期给求职者发布各种兼职信息,再由求职者向中介报名,确定是否能去兼职。“我们公司2003年成立,在北京、天津、南京、上海等都有分公司。不会骗你们的。 ”
然而经查询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网,没有该家中介公司的任何信息。显然,这是家“黑中介”,借用所谓的假期兼职,坑骗想兼职的学生。
律师:不利条款有权修改
对此,范辰律师提醒大学生:如果通过“职业介绍中心”找工作,首先要查询职介公司的注册情况,同时要了解该公司是否具备经营人力资源的资质;在签合同时遇见不利条款,有必要请对方进行修改,维护自己的利益。
范辰律师同时还表示,目前大学生兼职被骗的现象时有发生,但是因为被骗金额不是很大,维权的成本很高,时间又很长,很多大学生都会选择沉默。因此建议大学生们,如果发生争议及时报警,并去工商部门举报,不要选择沉默,越及时越容易为自己讨回公道。
·武文娟 袁嘉潞 赵盼霞 满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