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让青少年远离“死亡游戏”
来源:法治安徽网 阅读量:10000 2017-07-14 14:43:08



核心提示 

“蓝鲸”,一款来自俄罗斯的死亡游戏,曾因煽动多名青少年自杀而引起关注。近日,安徽省公安部门排查发现,泾县有6名中学生加入了“蓝鲸”QQ群。目前,该QQ群已被解散,6名中学生幸免。

一段时间以来,经过媒体高频度曝光,“蓝鲸”作为死亡游戏已臭名昭著,这些青少年缘何依旧选择加入?这凸显了哪些监管漏洞?青少年管理如何跟得上?本期说法就和您聊聊这个话题。

“好奇心害死猫”

安徽师范大学心理学系主任方双虎介绍,“蓝鲸”游戏是循序渐进的,每天都会给玩家发布任务,其特点一是消磨人的意志,如让玩家凌晨起床看恐怖片、听悲伤的音乐等;二是自伤自残,如让玩家在手臂上刻字。大概50天一个周期,终极任务是引导玩家自杀。

泾县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大队蒋亚敏介绍,2017年5月12日,他们在排查中确定了有2所学校共6名中学生正在一个蓝鲸死亡游戏的QQ群中。5月15日,他们与老师、家长一起,对这6名中学生进行了教育、疏导,目前该QQ群已被解散。

据对其中一所学校的3名中学生访问获悉,他们均表示入群是因其中一名学生在QQ空间里看到了关于蓝鲸游戏的一个邀请链接,随后转发到班级的QQ群中,便有学生加入。

这些学生坦言,在进群之前,也事先了解了这款死亡游戏,知道这个游戏是发布任务让人自伤自残,游戏的结果是自杀。 3名学生陈述参与游戏原因分别为:

A:出于好奇心,想看看是不是真的。

B:好奇心驱使,想进去当卧底。

C:进去捣乱,然后劝群里其他人别玩这游戏。

对于进群之后做了什么,3名学生均表示,没有接到群主发布的任务,也没有像网上所传的那样被要求上传身份证照片,而是看到了群里其他人发言责骂群主,后来就被踢出群。

事实上,根据公安部门掌握的情况,这几名学生有的已经进入了凌晨4点20分起床看恐怖片的阶段,只是学生因家长在场并未承认而已。

该中学的一名老师分析认为,现在中学生交流的主要方式是QQ,一旦网友发了相关链接,就会无意中点击进去。这种网络传播的邀请链接,相当于钓鱼的“打窝”阶段。学生刚开始多是抱着好奇心,想了解这个游戏为什么能让人自杀。这表现出了他们好奇心重、辨别抵抗能力弱的特点。

在方双虎看来,“蓝鲸”和传销很像。一些青少年正处于叛逆期,上学时在学习上没有成就感,得不到老师和父母更多的关注,于是就转向游戏中,这个游戏就是通过虚拟空间让青少年产生归属感、认同感,寻找被关注的温暖。然后再通过各种手段步步逼近,反复练习自残自伤行为,让青少年对自杀行为慢慢没有心理防线。

网络成有害信息重灾区

公安部门和学校相关人士认为,此次学生加入蓝鲸游戏暴露出了多方面问题:

一是网络信息把关不严,有害信息极易传播。

一位学校负责人表示,中学生接触的有害、黄色信息大多源自网络,网络成危害学生思想安全的“重灾区”。以此次“蓝鲸”游戏为例,在已经加强监管的背景下,仍然有相关链接可以发布并传播。此外,在许多网络社交软件实名认证的情况下,仍有些网络社交软件是没有实名认证的。比如论坛,就成为传播有害信息和偏激言论的渠道,极易对未成年人带来思想上的负面影响。

二是学生手机成监管难点,缺乏有效监管依据。

据了解,这几名学生的家长对孩子手机使用没有监管,事后才知道孩子通过手机接触到了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多名老师坦言,目前中学生的手机已经成为校园监管的一大难点,影响学习成绩的同时还容易受到网上信息的影响。许多家长出于多方面原因,往往会为学生配备手机。在这方面,学校除了用校规校纪引导外,并没有强制手段。

三是基层监管手段不强,监管力度较弱。

蒋亚敏坦言,随着网络越来越方便,犯罪形式越来越隐蔽,县级公安机关日常工作手段对于类似事情的发现存在难度。比如此次发现的“蓝鲸”QQ群,县级公安机关虽发现其有害,但没有解散群的权力。目前公安机关和相关网络公司之间沟通不足,如果基层公安机关发现后能早点解散类似QQ群,就能减少青少年加入,从而降低危害。

呼吁:从源头加强预防

多名基层工作者表示,在信息时代,如果不把网络有害信息的源头、学生获取网络信息的方式等监管起来,类似的有害信息传播极有可能再次发生,亟待从多方面进行预防。

对此,许多人士建议:

加强网络信息审查,从源头隔离有害信息。网络信息鱼龙混杂,青少年往往缺乏鉴别能力,需要对各类网站进行监督,全面落实各个网站、论坛的实名制。同时,各大网络公司也应履行好自身的社会责任,加强管理,对涉嫌违规的信息及时屏蔽,不让更多人接触到这些有害信息。蒋亚敏表示,网吧极易滋生各类犯罪活动,应加强网吧监管,同时提高公安机关自身的技术水平。

细化中学生行为守则,为校园监管提供有效依据。据悉,目前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要求得比较宽泛。比如中学生守则,更多强调的是宏观的内容,希望能够出台相关细则,对学生行为进行量化,比如禁止进入网吧、在校禁止用手机等。同时,守则中也应提供量化标准,如违反后怎么办,为学生恶意违反等情况提供处理依据,让学校监管更有抓手。

建立沟通平台,便于信息互通。
蒋亚敏建议,公安机关和各大网络公司应有专门的部门或沟通平台,及时将基层公安机关发现的信息与相关企业掌握的信息进行对接,避免出现县级公安机关发现问题查处不了、网络公司自查为时已晚等情况。多名教师建议,对于可能对学生产生影响的网络游戏等,应建立类似自然灾害的预防发布平台。当国际上或国内出现传播力强、危害性大的网络问题时,应通过正规发布提示学校注意。同时,学校发现了相关案例,也可上传到该平台,便于学校间互通情况。 ·周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