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6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指出当前全球毒品问题持续泛滥。全世界每年约有10万人死于吸毒过量,约有1000万人因吸毒而丧失劳动能力,尤其是以冰毒(麻古)、摇头丸、K粉为主要代表的新型毒品更是来势凶猛。
几乎所有吸毒人员都逃不脱家财耗尽,债台高筑,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结局。
吸毒使人道德沦丧,走向极端,往往会采取诈骗、盗窃、抢劫甚至杀人等犯罪手段来筹措毒资,直接危害社会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吸食传统毒品不仅会严重损害人体的神经系统、免疫功能和呼吸系统,甚至直接导致死亡。
吸食新型毒品使人处于幻觉、妄想状态,出现精神异常,酷似精神分裂症,因自我约束力下降,而产生暴力倾向,引发其他犯罪,导致种种恶果。也会发生其他滥用药物感染合并综合症,包括肝炎、细菌性心内膜炎、败血症、性病和艾滋病等。
目前,中国国内毒品社会危害依然严重,总体上毒品问题仍呈快速蔓延的趋势。
为了让公众更深刻了解毒品的危害,帮助青少年有效拒绝第一口毒品,安徽省司法厅创新形式,联合省教育厅、安徽广播电视台举办“为了青少年拒绝第一口毒品”的安徽禁毒戒毒大型电视公开课活动……
给全省学生家长的一堂公开课
昨天是第30个“6·26”国际禁毒日,昨晚19:10安徽广播电视台科教频道播出《“为了青少年拒绝第一口毒品”——安徽禁毒戒毒大型电视公开课》,公开课上,电视主持人化身老师与安徽女子戒毒所的警花互动教授戒毒、禁毒知识;戒毒学员和亲属代表上台现场接受采访,用亲身经历告诫青少年远离毒品;还有安徽戒毒系统的警官和戒毒学员的精彩节目表演;记者还深入戒毒所穿上警服,体验戒毒警官的生活,近距离了解戒毒学员与毒魔抗争的故事等,让这堂安徽禁毒戒毒大型电视公开课有声有色,印象深刻。
省司法厅厅长时侠联为安徽省戒毒志愿者颁发聘书
此次活动是由安徽省司法厅联合安徽省教育厅、安徽广播电视台举办,“6·26”国际禁毒日来临之前在安徽广播电视台1200平米演播大厅完成录制。
全国首创的“禁毒戒毒课堂”
以电视公开课的形式面向青少年开展禁毒戒毒宣传教育,在全国尚属首次。这是安徽省司法厅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开展禁毒戒毒警示教育,深入推进青少年预防毒品教育“6·27”工程的创新之举。
电视公开课通过戒毒民警的法律课堂、毒品知识课堂、吸毒引发的犯罪、引诱吸毒的陷阱、戒毒学员现身说法、戒毒医疗专家解读毒品成瘾成因、戒毒志愿者的帮教故事和戒毒文艺节目等,向广大观众宣传禁毒戒毒法律知识,让广大青少年特别是中小学生了解毒品的危害,正确识别毒品,教育引导他们远离毒品侵害,筑牢拒绝第一口毒品的思想防线。
参加现场录制的一名中学生说,没想到毒品离我们这么近,上了这堂公开课,提高了我们的防范意识,真是太重要了!
当前,我国吸毒形势严峻,吸毒呈现低龄化,青少年是毒品的易感人群。举办禁毒戒毒电视公开课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电视这种传播平台,让全省广大青少年普遍接受一次禁毒戒毒宣传教育,呼吁社会各界和孩子家长真正重视孩子的禁毒戒毒警示教育和法律法规教育,推动建立禁毒戒毒宣传教育长效机制。
中小学生的“必修课”
省司法厅还联合省教育厅发文,要求全省各中小学校组织广大师生收看这堂电视公开课专题节目,普遍接受一次教育。并要求组织学生通过主题班会、书写观后感、征文比赛等形式畅谈毒品危害及对毒品的认识,引导全省广大中小学生积极从我做起,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积极用好所学的知识,参与禁毒宣传教育,当好禁毒“宣传员”。
从6月27日起,安徽省司法厅、安徽省教育厅官方微博微信及门户网站将推送《“为了青少年拒绝第一口毒品”——安徽禁毒戒毒大型电视公开课》视频,其他网站和新媒体也将同步推送。
媒体记者成为戒毒志愿者
公开课上聘请了20名新闻媒体记者成为安徽省戒毒志愿者,为合肥市中小学生代表赠送了安徽省戒毒管理局针对在校青少年学生组织编写的《青少年预防毒品教育读本》。
著名主持人任良韵的朋友圈
安徽广播电视台著名主持人任良韵在公开课录制完成后分享了这样的朋友圈:“‘为了青少年拒绝第一口毒品——安徽禁毒戒毒大型电视公开课’录制完成。全国已知的二百多万吸毒人员中,18~35岁的年青人占60.6%!毒品披着各种隐蔽的外衣潜入酒吧、KTV,成为年轻人的趴体,从来没觉得毒品离我们这么近。
现场采访的那个19岁男孩,家中独子,聪明帅气,却因一次交友不慎,从此坠入深渊。不敢说他的人生从此毁灭,可是‘心瘾’难除,他恐怕再也难回到正常的人生轨迹了,整个家庭也因此坠入深渊。近三个小时的录制,无比压抑、疲劳。可是,哪怕有一个孩子观看后警惕地躲过毒品的魔爪,我们也算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吧! ”
禁毒戒毒:为了孩子 为了明天
青少年已成为最易遭到毒品危害的“高危人群”,数据触目惊心,毒情形势异常严峻。
要知道,生理毒瘾可能戒掉,但心理毒瘾难以根除。毒品如跗骨之蛆,会从骨子里把一个人的身体、精神、意志乃至灵魂彻底毁灭。
戒毒人员在强制隔离戒毒所进行强制隔离戒毒,身体脱毒达百分之百,但心理脱毒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减少涉毒人群,预防会事半功倍。
为此我们充分利用戒毒职能,利用公开课这种形式,面向社会开展毒品预防教育,宣传禁毒法律法规宣传,是一种创新之举,是德政工程。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陪伴,预防孩子涉毒,离不开家长的参与,让我们携手共同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