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用两个半天的时间,案件就调解结案,诉调对接中心真是及时有效地解决一些争议不大的纠纷,大大方便了当事人。 ”9月30日上午,在淮南市潘集区人民法院诉调对接中心,拿着法院刚刚出具的调解书,杨某的代理人很满意。从9月29日下午登记立案到次日上午结案,只用了两个半天时间,法院就将杨某和秦某借贷纠纷一案,调解达成协议,效率之高让当事人也感到意外。
据了解,今年以来,潘集区法院以诉调对接中心为中枢,下设家事纠纷、劳动(劳务)争议、交通事故和土地纠纷等4个专业调解委员会和一个劳模调解委员会,搭建起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多种纠纷解决方式为一体的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机制。其中,劳模调解委员是在国家、省、市三级劳模名册中选取的10余名劳动模范组成,利用劳模的社会引领作用、社会地位及“好人效应”来化解社会矛盾。
因为调解委员会的分工各异,法院进行了分类指导,对于要求起诉的民商事纠纷,原则上实行调解前置,在立案预登记后,移交诉调对接中心,根据案件的难易程度、属地原则等,将案件分流至不同的调解委员会,进行诉前调解,对在规定的期限内调解不成或者当事人不同意调解的案件,再按照诉讼程序审理。
今年春节刚过,潘集区架河镇多户农民陆续到镇政府、区政府反映,承包土地流转租赁后,承租人无力支付相关费用,合同不能继续履行。潘集区法院诉调对接中心了解情况后,提前引入诉前调解程序,指导架河镇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双方调解,最终达成协议,租赁合同终止,承包人李某将地方政府支付给自己的土地流转补贴费用,直接支付给农户。调解协议由法院进行司法确认,以法律强制力对调解结果进行保障,一起涉及面广的纠纷得以妥善化解。“我们村的40多户村民都非常满意,地里的稻子都熟了,马上就能收割啦! ”潘集区架河镇先丰村党支部书记刘维林说,这次土地租赁纠纷的妥善解决,消除了很多不稳定因素。
诉调对接中心不仅注重前置调解,而且在案件进入诉讼程序后再进行第二次过滤,大力开展庭前调解工作。
今年7月,当事人齐某诉代某身体权纠纷一案进入诉讼程序,诉调对接中心主任陈晓平拿到案件,发现双方均是个体运输户,因争抢客户发生纠纷而互殴,两人均受伤住院治疗,也均被公安机关罚款、拘留。事后齐某怨气未消,又到法院起诉要求对方给付医药费等损失。陈晓平通知代某到法院,了解到代某也准备起诉齐某,便耐下心来做双方工作,言明利害,解释法律,终于双方冰释前嫌,表示都不再追究对方责任。齐某还说:“打架以后,我还一肚子委屈,来起诉就是想出口气,结果法院工作做得那么细,我也不好意思再纠缠,好好做生意才是正事。 ”
据统计,截至9月底,诉调对接中心已在诉前化解矛盾50余起,司法确认230件,庭前调解成功各类纠纷462件,占全院受案数的17%,为推进简繁分流,实现“难案精审,简案快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李旭东余占胜本报记者唐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