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红色徐集村:沐浴着法治幸福的阳光
来源:法治安徽网 阅读量:10000 2016-07-26 10:58:16

2016719日,淮北市相山区“七五”普法暨“互联网+农村普法”启动仪式在沟渠镇徐集村委会广场举行。十里八村的乡亲们闻讯赶来,饶有兴致地欣赏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

 

天公作美,阳光灿烂,清风徐来。仪式结束后,我们应邀步行到徐集村参观。据了解,徐集村位于相山区渠沟镇中部,距市区6公里,辖徐集、青阳、程洼3个自然村,人口3800余人,耕地5600余亩,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00元。徐集村村史较为久远,文化遗存丰富,徐氏祠堂、徐氏祖茔为安徽省重点保护文物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相山区烈士陵园坐落于此,带头人的榜样──徐度乐的先进事迹广为流传。

1920年,徐度乐出生在青杨一个普通贫农家庭。4岁时,徐度乐失去了母亲,从此打狗棍子不离身,流落讨饭12年。16岁时,饱尝心酸的徐度乐被迫给地主当长工,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1948年底,淮海战役打响,“红太阳”照亮了青杨庄,徐度乐参加了革命。解放后,徐度乐被推举为农会组长,后担任青杨第二生产队队长。

挖台田、修沟渠、养病马、补草屋、分红芋、捞链子……记忆的碎片一一浮现,徐度乐身为队长,他的心里装着村民,唯独没有他自己,许多年过去了,徐度乐仿佛还就在我们身边。

来到徐集村,绿树红花与房舍交错相映,扑入眼帘的是整齐划一,纵横交错的村路,“法治巷”、“勤劳巷”等散发着时代气息的名字,让人觉得心里暖融融的。该村依托徐集村烈士陵园,结合爱国主义教育,打造相山区首个“红色”美好乡村示范点徐集村。“向徐度乐学习”的大幅墙体标语映衬下,我们来到该村村史馆。这是结合徐氏家风和徐度乐事迹,利用村民民宅就地修旧如旧,打造独具徐集特色的红色文化品牌。在该村史馆,我们看到上世纪八十年代还依稀使用的农耕工具,以及当时的淮北农家布局。据了解,该村还拟打算建设“上海知青馆”,把乡村文化做到极致。

该村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邻里互助,和睦共处”、“徐氏家风”等主题,依托村庄巷道绘制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文化墙。围绕“和谐”主题,在村民健身活动广场及休闲慢道,点缀布置“和”主题景观石及导示牌。结合家庭“勤劳致富、教子有方、忠厚诚信”突出事迹,依托院落和房屋点缀书画、对联、剪纸、中国结及文化墙。全村范围内涌现出“最亮红星”徐四海、“孝老爱亲”程玉侠等一批先进人物。尊老爱幼、邻里互助、诚实守信蔚然成风。

信步走在村里,恍然若梦,觉得脚步踏下去的每一个步子都有回到似曾相识故乡的感觉。那是乡里乡亲的那份淳朴和安全,那是久违的乡情和温暖。徐集村,一个沐浴着法治阳光的村落,它被打下了新时代幸福的印记。祝福你,徐集村,永葆红色的美好乡村。


法治安徽网记者  王锦森  聂学剑